
6月1日实行垃圾分类
垃圾分类已经在2016年6月1日执行,可是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这项措施呢?政府提供的资讯因无法普及导致混乱,比如说,你可否知道这项指令仅在全马7个州属,即柔佛、马六甲、森美兰、彭亨州、玻璃市、吉打、吉隆坡和布城实行?甚至还有个别地区享受着不同于其他州属的福利。
了解垃圾分类的由来
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为何要实施这项举措。这政策并不是为了追随他国或只用了几个星期就草率定下的。这是基于为了替代更严重的问题而做出的决定。
当政府意识到国家垃圾量年渐增多,并发现即将面临垃圾土埋场不足的问题时,垃圾分类和废物循环的课题在这状况下首次被提出。事实上,在2016年,现有的垃圾土埋场的容量已经达到极限。
而政府的选择有限,选择增加垃圾土埋场的数量只是治标不治本,并会进一步污染环境;或者采取执行起来痛苦万分,却相对实际的的长期方针 — 垃圾回收。
首先,政府在各卖场实施“周末无塑料袋”的政策,可是这成效甚微,因为在周末民众依然可以在逛街时,以20仙的价格购买塑料袋装东西。虽然鼓励携带环保袋曾经成为一种风尚,但这举动仍然没有显著减少塑料袋的使用。正因如此,才采取了更为沉重的下一步措施 — 垃圾分类行动。

如何动手做分类
垃圾分类政策原本已在2015年9月启动,不过直到2016年6月1日才正式执行。政府曾试图尽力告知并倡导普罗大众,可惜并不如政府所愿。因此,本文在这里将澄清那些在民众心中长期挥之不去的疑虑。
一、使用各色分类垃圾袋
其中一个最大的疑惑是分类时是否需要配合使用指定颜色的塑料袋。答案是,不需要。用不同颜色塑料袋来分类是非必要的。不过,如果你想用颜色塑料袋来标示垃圾种类,你可以根据以下清单来作为分辨:
- 可回收塑料: 蓝色塑料袋
- 可回收纸张:白色塑料袋
- 其他可回收:绿色塑料袋
- 厨余: 黑色塑料袋
二、第二个大众最大的疑惑,垃圾应当要怎样分类?其实,在家中就该第一时间做好分类,之后分在四个不同的垃圾桶里,四个类别分别是:
- 纸张
- 塑料
- 厨余(可被自然分解的)
- 其他(橡胶,铝,金属等)
三、垃圾放哪儿?再来谈到屋外的垃圾分类,其实为了便利起见大众只要在家里做好了分类即可,绝对没有必要也在屋外设置好几个垃圾桶来个别装放分类垃圾。厨余应该放置在屋外的大垃圾桶里,以防止动物翻找垃圾破坏屋外卫生,其他的分类放置在大垃圾桶的旁边即可。
垃圾被收集后,会根据分类运送到不同的堆积场处理。垃圾工人会打开塑料袋检查垃圾内容物,并按照内容物分类运送。而使用不同颜色的垃圾袋会让他们的工作流程更容易,不过再次强调,这并非必要之举。

这就是垃圾分类计划的全过程,不过还有以下这些小细节,大部分大众并不了解。
一、玻璃市的民众享有特别福利,如果州民认真遵守垃圾分类制度,州政府将会根据他们丢出的可回收垃圾按照市场价支付奖金。不过这并非现金形式的,这些奖金将会存入一张 E-Idaman My Kasih 的卡,民众可利用这卡在指定一些卖场购买商品。州民也可以选择另一种方式,如把支付金捐赠给孤儿院。
二、当中最严格执行垃圾分类制度的州属是柔佛州,相比2016年6月才正式执行的垃圾分类行动,柔佛州在2015年9月就已经开始执法。截至2016年6月,他们已经发出了高达44,000个违法警告。

关于违规惩罚
这个新政策的违规惩罚根据有地房产(如排屋、独立式)和高楼(办公楼或公寓)而有所不同,有地房产屋主第一次违规将会罚款50令吉、第二次100令吉、第三次500令吉,之后每次违规皆罚款1,000令吉。
而高楼的罚款较高。初犯者罚100令吉,再犯罚200令吉,三犯罚500令吉,之后每次违规皆罚1,000令吉。所有违规罚款最高额都是1,000令吉。

现今民意普查
涉及改变民生方式的新政策一出,想必会引起反弹与抱怨,不只是大多数民众没意识到政策的到来,也有一些投诉表示,依然使用塑料袋装垃圾无助于环保,根本就是在自拆台脚。
尽管如此,在许多民意叫停跟投诉之后,绝大多数的民众都表示支持这项政策。他们认为政府正在努力拯救环境,并可以预见,尽管垃圾分类目前只有7个州属实行,可是他们相信不久的将来,全马地区都能一起响应。
因此,对于那些还没执行垃圾分类但也想响应拯救地球的州属居民,现在就可以开始学习分类垃圾。一起来维护我们的绿色地球!

(Translated by: Gabriel Ngiam, 16th August 2016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