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为何您的家皆可能是举办婚礼的最佳地点
在家里举办婚礼的想法绝不新颖;在过去的几十年来,都已经有人在家中举办婚礼了,而且若个人预算有限,一些婚宴场所甚至都不可能被多加考虑。例如:酒店(甚至一些酒楼)方面决定主持宴会前,都会有一个限定的最低席量。意思就是,原本不希望邀请那么多宾客的您,会因这么样的规定而需扩大你的客人名单,掏出更多的钱。

以下这例子显示酒店宴会的潜在成本:
如果酒店A限制的最低宴席量为80桌,而每一桌费用是2千令吉的话,您的宴会成本即是16万令吉!
想必您肯定想在大喜之日与最亲的亲朋戚友渡过,但如果您的亲戚朋友的数量只有100人,那邀请800名宾客的意义何在呢?
我们以上所举出的例子价格虽是偏高(不是每家酒店都会限制最少80座或一桌2千令吉的费用),可是酒店婚礼往往都以整体配套出售,这意味着您可能要为您不需要或不要的东西,花上不必要的钱。
其它的宴会地点选择还有酒楼和豪华礼堂,但所需的成本可能也很高,而可能做更改的自由也同样有限。其中的一些小细节也很重要,譬如;这些场所的新娘更衣室可能没有足够的空间。而至于酒楼方面,婚宴场所可能须与其它的食客公用而因此缺乏隐私。
这时,一些人可能认为像婚宴那么一个特殊的日子,无论成本有多高,都是值得的。但是另一些人或会觉得花费一年的薪金于婚宴上并不实际,又可能有些人比较喜欢更亲切和简单的仪式 - 在他们感觉最舒服的地方举办 - 自己的家。

家庭式婚礼的选择
于婚礼地点省下的成本,可以用于计划更优雅而不缺特色的较低成本婚礼。您也可以选择把省下的钱花在别处 - 就好像更豪华的蜜月、付房子的首期(是的,有些场所的成本是如此的高),或者为您的婚礼添加额外的东西,如甜点小推车和开放式酒吧等。
但是如果您的家或您父母的家不适合举办婚宴,那该怎么办呢?那就预定一个短期租赁住宿吧。这是一个现代化的小型聚会场所选择,如 Airbnb 或类似的平台提供住宅型聚会场地,婚礼场所的成本可低至每晚600令吉。如果您有多余的闲钱,该网站也有提供更豪华的选项,例如:配有绚丽湖景和广阔花园的庞大独立式洋房,并且还有足够的空间让远方而来的宾客住宿一夜。


策划家庭式婚礼的特殊考量因素
家居婚礼与一般的婚礼有别,因此将需要不同类型的规划,这里有6个您不应忽视的关键事项:
一、停车位
一般住宅区的停车位有限,可能对宾客带来不便,所以您必须考虑寻找其它的公共停车位,或可以选择租巴士或休旅车载送宾客,这样就可以排除停车位的问题。如果您的婚礼地点比较远,这会是更好的选择,方便自己也方便宾客。
二、厕所
您还需要考虑到卫生间的使用,您家里的设施可能不足于应对您的宾客量。根据 ToiToil.com 指出,一个6小时的活动必须准备最少两个卫生间来应对250名宾客的需求。
三、餐具和座位
依据婚礼仪式的风格,您可能需要一个设计比较特别的主家席。您可以以大约600令吉租用8至10人(一席)的独家餐具。而至于其它宾席,你可以选择较基本的餐具配套,每席(10人)大概100令吉就可搞定,而一些更特制的配套则大概每席250令吉。如果想在这一方面削减开支,您可以选择以酒会或茶会替代餐宴。

如果您的婚礼仪式打算举办于户外,那就必须未雨绸缪。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检查天气预报,若预测有雨;假设已来不及更改日期,为了保障,您可能要考虑租篷。对于空间不大的家居,篷子可以提供额外的活动区。现代的婚礼篷不会很贵也挺漂亮的,一个大约700令吉,椅子已包在内,最多可容纳40人。
五、服务人员
如果您的婚礼有自助餐或开放式酒吧,那么所需的服务员数量就可以被减少,但是在婚礼当天,无论如何您都必须安排一些工作人员在场援助。如果服务人员是外包餐饮商所提供,您要仔细询问所提供的人数和其服务范围。平均而言,一名服务员能招待35名宾客,所以如果当前的人数不够,您就必须聘用额外人员了。如果您招聘额外的独立服务生,个人预计费用是每小时10至15令吉。
六、清理工作
把房子打扫得一尘不染是应当的婚前准备,但如果你是租用住宅婚礼场地的话,房东通常都会把这部分工作包办好。不过,您还是得在婚礼的前几天做彻底的检查。此外,在婚礼当天备用一名清洁工人也是一个不错的决定,清洁工人的每小时的费用大约60令吉。

终结
家庭式婚礼看起来好像比较多工,但您可以向亲朋戚友寻求帮助,以减轻重负。委派工作可以让每个人有机会参与婚前准备工作,不让任何人感觉被忽略。
更何况,包括食物在内的100名宾客整体费用,也只少于1万5千令吉,若加上一些讨价还价的能力,这数目还可以被降低。
但是举办家庭式婚礼最终的目的主要不在于降低成本,因为成本可以随个人的喜好而定高低。相反的,家庭式婚礼是要让那些想要一个轻松、踏实和朴素的自由仪式的新人,有其它的选择。
要是能与您的配偶,在自己长大成人的家里举办婚礼,把生命中最重要的日子办在一个充满意义的地方,那该有多幸福美妙啊!
(Translated by: Yau Yin Wey, 23th August 2016)